南非穿出中國味二
Apisalome
要把中國古建筑融入到設計中
這次來學習的南非學員年齡跨度很大,從60后到90后都有。采訪Khumalo時,我們以為她應該在二十七八歲,誰知她自曝已有45歲,孩子都快上大學了;當采訪Chetty時,我們以為他應該有三十歲,但小伙子透露他只有二十二歲。好吧,南非朋友的年齡你別猜。
在采訪中,許多學員都在忙著手中活計,而四處走走、看看的Chetty自然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番了解后得知,原來Chetty在南非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他的父母開了很多的紡織企業,而他雖然年齡不大卻已是兩家服裝企業的負責人。難怪有著一副“領導”模樣。
“福建的紡織業技術發展迅速,聽說有辦這樣的班,我就來了。我對生產服裝的機械很感興趣,希望能在中國找到一些好的設備。”Chetty說。
學習期間,學校還將帶他們到福州的一些制衣企業走訪交流,詳細了解中國服裝企業的企業文化、經營模式、發展情況和未來規劃等。這點也正中Chetty下懷,“在中國,人們的動手能力非常的強,我覺得這個非常好,所以也希望能找到一個訓練員工有很強動手能力的方法。”原來,在相同的條件下,技能也傳授了,但最后落到實際的操作上就是出現了很多問題,Chetty的此行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管理經驗、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學習的目的不同,學習的側重點自然也不同。設計出身的Apisalome則時時留意著身邊的每一個中國元素。看完了三坊七巷的建筑,他很興奮,“中國古建筑的屋頂設計真是很有藝術性,而且雕刻了那么多精致的東西。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我突發奇想,要將這些房屋的獨特設計理念融合到我的服裝設計中,我很期待這樣的效果。”
說起此次學習,Apisalome一個勁兒地夸好:“這里的老師很優秀,也很敬業,實驗設備也是一流的,每堂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獲,不僅有互動,還有一對一的指導,確保我們都能盡快掌握相應的技術,讓我們受益匪淺。”
記者注意到,這個學習班的課程排得相當的滿當與精細,甚至連周六、周日也會安排一些參觀實習和互動環節。在課程表上,不僅有他們每天的學習內容,甚至還有具體的時間、地點、帶班負責人。
回國后這些學員將成為業務骨干
事實上,兩年來,已有朝鮮、尼泊爾、塞爾維亞、津巴布韋、斐濟、南非等近30個發展中國家,共計100余名學員到閩江學院學習過紡織服裝技術。
“到目前為止,對發展中國家的學員進行服裝方面的培訓,全國只有我們一所學校在做。我們對這些學員的培訓時間不長,一般在五六十天以內。培訓內容不僅有唐裝、旗袍這樣的傳統服飾制作,也有西服、禮服這樣的現代服裝制作,同時,我們還會帶他們到福建的一些大型制衣、紡織企業去實地考察。”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院長陳東生介紹,在來中國學習之前,這此學員在當地要么技術上過硬,要么是工廠里的管理人員,要么是政府里管服裝行業的管理人員,他們學成回國后,必然會促進他們國家、地區服裝行業的發展。
之前參加過培訓的斐濟學員CarolynMargaret說起對中國的印象,滔滔不絕:“中國很大,人很多,富有競爭意識;我們國家相差較大,人少,很少有這方面的意識。其實我跟中國還是挺有淵源的,我的祖父是廣州人,父親是大使。我曾經來華兩次,老公曾來華在哈爾濱談判。我的孩子也來過中國,到過北京和臺灣,他們很喜歡中國,特別是購物,物美價廉……”
來自利比里亞的學員RufusT.Kakar則對記者說:“中國文化深深吸引著我,只是在這里呆的時間太短了,我們都希望有機會再來學習。”。
北京青年旅行社小編轉載發布!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