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北京旅行社獲悉,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正在研發一種自主式機器人,用于消滅棘冠海星保護大堡礁的珊瑚礁及其生物鏈。這種自主式機器人可自動尋找并且鎖定目標,并一舉將其摧毀。 據了解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州附近海岸,覆蓋面積達到了344400平方公里。在過去的30年里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的衰亡。造成了大堡礁珊瑚衰亡的原因有二:一是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二是以珊瑚為食的棘冠海星。目前,棘冠海星已經成為大堡礁的頭號殺手。 在正常情況下,有毒的海星會以快速生長的珊瑚為食,從而有利于大量生長緩慢的珊瑚形成,改善珊瑚礁的多樣性。在印度洋-太平洋區域,多見這種生物鏈狀況。然而,在澳大利亞大堡礁,棘冠海星已經成為珊瑚的一種嚴重威脅。每隔幾年,棘冠海星的數量都會激增,導致十多年的珊瑚破壞。據記載,在過去的50年間,棘冠海星數量有三次爆發期,分別是1962-1976年,1978-1990年,以及1993-2005年。據科學家觀測,2011年棘冠海星數量的激增,又將引領新一輪爆發期。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預言,在過去30的年里,如果沒有棘冠海星數量增長的這些爆發期,大堡礁的珊瑚覆蓋率將持續增長。然而事實上,大堡礁已失去了近50%的珊瑚。 盡管科學家確信,人類的過度捕勞破壞了棘冠海星天敵的棲息地,從而導致其天敵數量的下降,但目前還是無法確定是什么原因造成棘冠海星數量的激增。棘冠海星生命力頑強,就算斷其腕或切粉碎,依然可以長成完整的個體。為了消滅這些海星,昆士蘭科技大學采取了一種直接方式,研發自主式機器人,可尋找鎖定目標并一舉將其催毀。這種機器人被稱為棘冠海星機器人(COTSbot),無需纜索便能在珊瑚礁中進行自主巡邏與監控,運用機器視覺搜索尋找棘冠海星。一旦發現棘冠海星,機器人就會從氣動臂中發射一枚膽汁鹽的致死性注射劑消滅目標。 對于棘冠海星而言,這種死法非常的痛苦。被射中的海星會水腫到全身爆裂,并且內臟暴露無遺,死相非常的難看。而且,這種注射劑會感染到其它棘冠海星,被感染的海星會在24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高達100%。這種自主式棘冠海星機器人已經歷經了10年研發期,于上周在昆士蘭的摩頓灣進行了首次的海中試驗,檢驗機器人的機械部件與導航系統。 昆士蘭科技大學未來環境學院項目負責人馬修-鄧巴賓稱:“人類潛水員一直在努力消滅大堡礁中的棘冠海星,工作量之大令人真的難以置信。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沒有足夠多的潛水員來對抗消滅整個大堡礁棘冠海星。如今,我們研發出棘冠海星機器人,將它們廣泛布署在大堡礁棘冠海星重災區,以鏟除這些海星。機器人任務完成數日后,我們再派遣潛水員去消滅剩余棘冠海星。棘冠海星機器人將成為一支消滅這些海星的加強戰斗力量——布署機器人越多,消滅的海星越多。可以想像,一旦布署10到100個棘冠海星機器人到大堡礁,它們就可以全天候晝夜不間斷地進行消滅工作。” 通過對大堡礁拍攝的成千上萬張照片以及大量視頻,研究小組對棘冠海星機器人立體視覺系統不斷進行改進,以便機器人能夠自主地、精確地探測海星。目前,這種機器人精準度超過99%。如果機器人無法確定看到目標是不是棘冠海星,就會對目標進行拍照,讓人類來進行判定,拍照數據將存入其內置的存儲器。機器人將在海底一米內范圍里進行工作,一次可巡航達8小時,共能發射共200枚注射劑。科研人員計劃于本月在大堡礁與機器人一道進行測試,試驗棘冠海星機器人工作能力。在機器人發射注射劑前,科研人員會對海星的種類進行判定。按照計劃,棘冠海星機器人的自主性工作將于十一月份開始。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