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北京旅行社旅游線路紅色密云承興密聯合縣政府舊址 |
承興密聯合縣政府位于北莊鎮大嶺村,地處半山腰,地勢險要,是密云潮河東岸的抗日中心,有“小井崗”之稱。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冀、熱、遼二十二個縣抗日斗爭的交通樞紐,是承、興、密三縣抗日指揮中心,是冀東大暴動的中心地帶,也是東三省抗日軍用物資供應所在地。抗大學生北上東北三省抗日,都是在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敵人的封鎖線順利到達抗日前線。是冀東《救國報》西分社的所在地,冀東十三軍分區三支隊在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積極配合下英勇作戰,隊伍不斷壯大,整編為第十二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展室面積308平方米,內有展柜12個,展板28塊,在戰斗中遺留下的紡車、煤油燈、油印機和日本鬼子使用過的軍刀等50余件抗戰文物。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共有建筑物3座,其中展室面積308平方米,內有展柜12個,展板28塊,展出的實物有在戰斗中遺留下的紡車、煤油燈、油印機和日本鬼子使用過的軍刀等50余件抗戰文物。
抗戰初期,冀東三支隊以大嶺為中心,堅持三年游擊戰爭,部隊壯大到600人,1940年與冀東的十三團合并,成為冀東抗日主力。1942年底,盤山根據地被敵人摧毀,冀東西部地分委機關,十三團主力,救國報灤西分社、灤西皮影社等單位,先后轉移到大嶺。1943年至1944年,以大嶺為中心的密云潮河東根據地就成了冀東西部地分委機關部隊主要活動區。1943年7月,為了加強對敵斗爭的領導,在平密興聯合縣三區基礎上擴組承興密聯合縣政府,辦公地址就選在了大嶺,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6月恢復密云縣名稱和建制,縣委和縣政府離開了大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