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產通常都是大盤開發模式,但從目前呈現出的情況來看,規模化發展傾向越趨明顯。并且大部分旅游地產都體現出了定位清晰,個性鮮明的特點。當然,真正的旅游地產之路顯然不僅于此,更重要的在于“接地氣”。
多區域旅游地產開發井噴
與新熱起來的板塊相比,西雙版納、大理、陽宗海等板塊的旅游地產項目正呈現出規模化發展傾向,這一傾向令人喜憂參半。
由于西雙版納房地產市場具有“不限購、不限貸”的特點,再加之當地宜居的氣候條件以及歷史人文資源,投資置業西雙版納的人數年年攀升。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西雙版納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013.49萬人次,同比增長18.8%。
據不完全統計,僅50萬人口的景洪市如今云集了近百家房地產公司,其中不乏萬達、保利、世紀金源、華僑城、云南城投等國內地產巨頭的身影,西雙版納的房地產規模效應已不言而喻。
成規模化發展的另一代表,就是大理。翻開今年昆明春季房交會樓盤的參展名錄,在為數不多的地州樓盤中,來自大理的項目就占了5個之多。隨著KCC城建股份、云南城投、華彬集團等實力集團進駐大理海東片區,大理旅游地產開發將進入升級階段。
與西雙版納、大理相呼應的,是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六大項目的一同開工。據悉,這一批項目總投資額為7.3億元,總占地約250畝。
與此同時,隨著世紀金源、雅居樂地產等實力派地產公司的進入,騰沖旅游地產的發展不容小覷;晉寧正成為現代新昆明“一湖四片”建設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顆新星;曲靖、石林、瑞麗等地也面臨著一個旅游地產的井噴期。
接地氣!接地氣!還是接地氣!
規模化的背后也隱藏一些業內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比如將旅游地產簡單的看作旅游資源的堆積+地產開發。
對此,昆明中原地產資源中心總監林嵐的看法是:“打造旅游地產,需要定位清晰,個性鮮明。以華僑城為例,它是云南在真正打造旅游地產的一個項目,將推進云南乃至東南亞旅游及旅游地產的發展進程,做到了通過旅游來帶動地產發展。而目前州市多數的旅游地產項目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并非以旅游帶動地產,而是以旅游作為營銷的噱頭,不能稱為真正的旅游地產。”
真正的旅游地產之路顯然不僅于此,更重要的在于“接地氣”,在這一點上,麗江的云門·麗江項目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贊譽。對于這個吸納了納西文化精髓的項目,微博人士@旅游地產蘇打蘇評價說:“一個城市的旅游地產介入,不管是開發商、代理商、服務商都應該從城市規劃和旅游規劃兩個方面入手。讀懂城市規劃可以做剛需房產的開發,掌握區域旅游規劃則可以有的放使的進行旅游地產開發。因此不管是在旅游地產中的哪一個角色,都應該旅游先行才能落地生根接上地氣。接地氣!接地氣!還是接地氣!這就是旅游地產。”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