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節日,秘魯也不例外,那么在秘魯究竟有哪些節假日呢?北京旅行社小編為您揭曉!
元旦(1月1日):根據不同的歷法,許多國家有自己的元旦。這兒指的是公歷元旦。一年之始謂之“元旦”,元旦又稱新年。公歷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它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規律而制定的,最早叫太陽歷。公元前46年,羅馬帝王儒略·凱撒協助改革了太陽歷,稱為儒略歷。公元158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召集學者又將儒略歷改革,稱格列歷。該歷將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公元元年,沿用至今。秘魯政府規定,元旦全國放假一天。
復活節:復活節是基督教會的重大節日,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第三天復活。根據西方教會傳統,在春分節(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節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后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根據東方教會傳統,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1周。因此,復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由于計算方法不同,東方教會的復活節有時與西方的復活節一致,有時則要遲1周、4周乃至5周。
情人節(2月14日):即西方的“圣瓦倫丁節”。這一天,情人們互相交換表示鐘情的賀信、卡片,互贈禮物。瓦倫丁是公元3世紀時一位殉教的圣徒,他于2月14日被處死。以后,為了紀念圣瓦倫丁的逝世,年輕人就在2月14日這天選擇情人,因而這一天就演變成“情人節”。在秘魯,人們常送花與賀信。報紙則選登一些情侶故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烘托節日氣氛。
母親節:秘魯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規定為母親節。在節日前夕,子女們紛紛到商店購買禮品,為的是在節日這天將禮品饋贈母親,以表孝意。送母親的禮品多為家用電器和化妝品。
母親節前后,秘魯的華僑組織也舉辦各種節慶活動。
父親節:秘魯把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規定為父親節。在節日前夕,子女們紛紛去商店購買贈送給父親的禮物,為的是在節日這天,顯示子女對老人的孝意。送給父親的禮品多為服裝、鐘表之類。
國際勞動節(5月1日):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團結戰斗的節日。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8小時工作制的口號。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的工人舉行大罷工。那一天,以芝加哥為中心,美國全國約30萬工人參加了罷工和游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8小時工作制。工人們面對當局的鎮壓,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美國工人的斗爭得到全世界工人階級的支援,終于迫使資本家接受了工人實行“每天工作8小時”的要求。
圣誕節(12月25日):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故名“圣誕節”。從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
萬靈節(11月2日):如該日是星期日,即改為11月3日。這個節日是為紀念已逝世的信徒即生前受過洗禮但有輕微罪過而被認為是在煉獄中進行滌罪的亡魂。根據天主教教義,在世信徒的祈禱有助于亡魂滌罪,使他們得以有資格覲見上帝。
萬圣節(11月1日):為紀念有名的和無名的一切圣徒。大約在公元九世紀,基督教會考慮到許多圣徒還沒有自己的節日,遂把11月1日定為萬圣節。由于它與自古沿習下來的鬼節(10月31日)僅相差一天,后來人們就將其合二為一,這就是萬圣節又稱鬼節的來歷。以后,這一節日又逐漸從歐洲傳到北美、拉美及世界其它地區。
獨立日(國慶日)(7月28日):秘魯是印第安人公元12世紀至16世紀時期建立的印加帝國的所在地。153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建立了秘魯總督區。獨立軍同西班牙殖民軍進行了近300年的英勇斗爭。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此后,秘魯政府就把7月28日這一天定為獨立日,即國慶日。
更多旅行相關內容請訪問北京旅行社;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