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記者 呂寒偉 陳洋欽 房舒/文 吳曉平) 在世人知道廈門之前,鼓浪嶼早已蜚聲海內外;民國年間,鼓浪嶼的文化教育和上海比肩;鼓浪嶼曾是世界上財富最密集的小島;從這里,一批又一批的音樂、文化名人走出去……
沒有找回迷失的鼓浪嶼,怎對得起“鼓浪嶼”這三個字?
昨天,文史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青年學者等積極發聲,深入剖析鼓浪嶼亂象時,一個聲音在傳遞:復興鼓浪嶼。
問部門 沒牽頭就不做嗎?
昨天,海峽導報報道面對鼓浪嶼亂象,有政府部門推諉扯皮。
市人大常委、民盟廈門市委副主任朱獎懷指出,有很多職能部門有同樣的觀念:我行政管理的對象,是經過合法審批的企業和個體,因為他們辦手續,所以是我的行政管理對象。
“這里有一個大的誤區。”朱獎懷說,政府的職能部門,尤其是涉及市場的部門,除了微觀管理,比如進行審批、審核、報備以外,更重要的職能是對市場進行宏觀管理
當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責任人就是政府的職能部門。比如,當食品安全出現問題,不是有經過審批的商家才要接受處理,而沒有經過審批的商家不需要接受處理。
他說,當市場上有可能出現有悖于現行法律法規的行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履行職責,進行監督檢查和執法。
“怎么可以說要有人牽頭才能做,沒有人牽頭就不能做呢?”他說,“鼓浪嶼的問題,恰恰是這個問題。多個部門口徑一致,因為有管委會溝通協調,那他們怎么說我們就怎么配合。”
作比較 中山路有這么亂嗎?
同樣是人潮涌動,為什么中山路步行街沒有鼓浪嶼那么亂?是不是中山路上也是隨意占道擺攤?中山路要不要也限定人數?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鼓浪嶼上的“二元體制”,去年海峽導報曾經做過專門報道,并推動取消二元體制。市政協特邀研究員沈松寶再次強調,在當前治理過程中,思明區政府和鼓浪嶼管委會要如何配合,怎么抓,由誰牽頭,必須要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元體制”之下,政府職能部門沒有統一管理,執行力差,互相推諉。相比之下,在體制機制順暢的中山路步行街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鼓浪嶼的龍頭路和中山路同樣是文明街,龍頭路創建文明街道創到哪里去了呢?”沈松寶一針見血地批評,“廈門一直引以為豪、最有影響的"門前三包",為什么在鼓浪嶼上落實不了,這不是社區管理長期以來非常好的經驗嗎?”
時間軸 10年巨變,兩個極端
2003年,鼓浪嶼煩。
2013年,鼓浪嶼煩。
兩種煩的“境界”不同,但結果一樣,大家都不滿意。
廈門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詹朝霞說,10年前,鼓浪嶼上沒有地方玩,游客不滿意;上島人數少、消費少,政府在著急。
島上居民也不滿意,因為從2003年開始,為了打造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與居民生活最相關的學校、醫院被遷出去,居民的“安全感”也隨之被趕走,人也跟著走了。
10年過去,鼓浪嶼旅游人數達到了1136萬人次,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人太多,臟亂差,占道擺攤多,“野導”橫行,假冒偽劣不絕等,大家更不滿意了。
詹朝霞剖析,追根溯源,當初把鼓浪嶼的“身份”定位為“風景名勝區”,一系列措施造成大量的原住民搬離,讓2003年-2007年的鼓浪嶼變成了一個空心島、貧民島,島上剩下老弱病殘,而外來人員急速增長,普通大學生在島上租房過渡等。
“把原住民遷出去,鼓浪嶼就是一個軀殼。”她說。
看本質 關鍵是人的問題
幾天前,朱獎懷曾踏足鼓浪嶼。“看完后很傷心。”他說,鼓浪嶼的關鍵問題是人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大問題。
第一,上島的游客的確太多了。
第二,鼓浪嶼的人口結構出現問題。他說,鼓浪嶼的戶籍人口在急劇減少,非戶籍人口在急劇增加,造成原住民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很多人的生活配套沒有正常進行,如學校、醫院、活動場所。
鼓浪嶼上占道擺攤嚴重,不少是外來人口在“經營”。朱獎懷分析,由于鼓浪嶼的船票低廉,造成了大量外來人口涌入,一年無數次往返,帶來了臟亂差,一些人隨便翻進鼓浪嶼別墅,導致房子損毀非常嚴重。
對于人的問題,朱獎懷介紹,2年前他就曾提出要“階段性地解決"問題鼓浪嶼"”,建議限制上島人數,規范市場管理來限制“野導”生存空間,建議將鼓浪嶼全島納入景區范圍,并提高票價以增加鼓浪嶼的旅游收入等。
發深思 社區與旅游區一定矛盾?
鼓浪嶼到底是什么?
早在2007年,詹朝霞在成稿“鼓浪嶼戰略地位和發展策略”的碩士論文時就已經找到,鼓浪嶼是一個人文社區。
她對比鼓浪嶼和張家界、武夷山的不同,張家界是世界自然遺產,武夷山是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保護,后兩者為了保護山體可以把居住區外遷,但鼓浪嶼不同,它的魅力在于它是一個人文社區。
在詹朝霞看來,鼓浪嶼的人文社區和風景名勝區應該是皮與毛的關系,人文社區是皮,風景名勝區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她沉痛地發現,在2007年以后,鼓浪嶼的發展之路,依然是朝著純風景名勝區去發展,以至于“鼓浪嶼風華絕代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覆水難收”。
了解越多,越懂得鼓浪嶼的珍貴。“現在的鼓浪嶼,是在被踐踏,被矮化、低化、庸俗化,被消費。”如今,住在鼓浪嶼上的詹朝霞,對鼓浪嶼的亂象更有“切膚之痛”。
對于鼓浪嶼的未來,詹朝霞思考:人文社區與風景名勝區二者是一定矛盾的嗎?可否相輔相成,和諧共生?
畫美景 還一個“美麗鼓浪嶼”
“如果再這樣糟蹋下去,鼓浪嶼完了,散伙了,大家也都完了。”昨天,鼓浪嶼申遺顧問彭一萬憂心忡忡。
他說的“大家”,既包括那些生于斯長于斯的老鼓浪嶼人、熱愛鼓浪嶼的廈門人、管理部門,也包括鼓浪嶼上的商家。
“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說鼓浪嶼不行了,說是吵鬧的鼓浪嶼,骯臟的鼓浪嶼。”他直言。
他提出,中國正在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國人的夢想,廈門應當還一個“美麗鼓浪嶼”,這也是“大家”所愿。
他描繪鼓浪嶼給予游客的美景,應是如此:看著大海,吹著海風,品點海鮮,詩情畫意。這才是享受人生。
達成美景的必由之路,是要對鼓浪嶼的商業和文化布局進行統一規劃,全面考慮游客要在哪里吃飯,在哪里喝茶,劃定區域進行文化展示,讓游客聽到音樂,看到圖畫,看到精美的藝術,而不是“煙霧騰騰,一邊走一邊咬東西”。
寫箴言 護其貌、美其顏 揚其蘊、筑其魂
對于治理鼓浪嶼,沈松寶給出了12字箴言:護其貌、美其顏、揚其蘊、筑其魂。
他說,鼓浪嶼的治理,應該要發揮出特有的“鼓浪嶼智慧”,滲透到鼓浪嶼的改造、保護和發展中去,上升為廈門這座城市管理的“城市意志”。
“我們鼓浪嶼,不與人比高樓、比規模、比洋氣 (如現代化的玻璃幕墻),而是比特色、比精致、比文氣。”他說,這種理念一定要形成普遍共識,納入廈門市島內外一體化的建設之中。
沈松寶提到一個令人激動的詞匯:復興鼓浪嶼。現有的鼓浪嶼正在遭受建筑破壞、文化破壞,令人心碎,這是鼓浪嶼在改革開放以后面臨轉變時碰到的難題。
種種難題,要求鼓浪嶼必須發動群眾、發動社區,共同治理,調動島上居民、各個單位職工智慧,對大量外來人口進行引導。
“鼓浪嶼是活的,應保留鼓浪嶼居民的生活狀態和歷史印跡,保護它固有的價值,才能讓鼓浪嶼魅力四射,文化觸手可及,綻放對現代人的吸引力。”沈松寶描繪。
精彩言論
一個人有命運,一個國家有命運,彈丸之地也有命運。千百年海風吹拂,鼓浪嶼只是個寂寂無名圓沙洲,近代才不由自主,表現不俗。 詹朝霞
鼓浪嶼申遺是舉步維艱。假如把鼓浪嶼整治好,獲得世界遺產地,這才是對世界有貢獻。 朱獎懷
鼓浪嶼要趕快整治,源頭就是商機,有利益驅動,要下重拳,我參加過無數次的研討會,不要再開了,大家還眼睜睜地開會,不整治以后就沒會可開了。
何丙仲(鼓浪嶼申遺顧問)
職能部門要面對現實,發揮執行力,不能把責任推給客觀存在的問題。以前說無法可依,現在有法可依了又互相推諉。這是執行力的問題。 沈松寶
鼓浪嶼游客容量最好控制在1.5萬人到2.7萬人,才不會對環境造成比較大的破壞,才能感受到寧靜的氛圍。 廖寧(鼓浪嶼申遺設計組總設計師)
失去丹霞地貌、沒有納西古鎮,還是武夷山和麗江嗎?失去人文社區,鼓浪嶼還是鼓浪嶼嗎? 詹朝霞
( 1 )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記者 呂寒偉 陳洋欽 房舒/文 吳曉平) 在世人知道廈門之前,鼓浪嶼早已蜚聲海內外;民國年間,鼓浪嶼的文化教育和上海比肩;鼓浪嶼曾是世界上財富最密集的小島;從這里,一批又一批的音樂、文化名人走出去……
沒有找回迷失的鼓浪嶼,怎對得起“鼓浪嶼”這三個字?
昨天,文史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青年學者等積極發聲,深入剖析鼓浪嶼亂象時,一個聲音在傳遞:復興鼓浪嶼。
問部門 沒牽頭就不做嗎?
昨天,海峽導報報道面對鼓浪嶼亂象,有政府部門推諉扯皮。
市人大常委、民盟廈門市委副主任朱獎懷指出,有很多職能部門有同樣的觀念:我行政管理的對象,是經過合法審批的企業和個體,因為他們辦手續,所以是我的行政管理對象。
“這里有一個大的誤區。”朱獎懷說,政府的職能部門,尤其是涉及市場的部門,除了微觀管理,比如進行審批、審核、報備以外,更重要的職能是對市場進行宏觀管理
當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責任人就是政府的職能部門。比如,當食品安全出現問題,不是有經過審批的商家才要接受處理,而沒有經過審批的商家不需要接受處理。
他說,當市場上有可能出現有悖于現行法律法規的行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履行職責,進行監督檢查和執法。
“怎么可以說要有人牽頭才能做,沒有人牽頭就不能做呢?”他說,“鼓浪嶼的問題,恰恰是這個問題。多個部門口徑一致,因為有管委會溝通協調,那他們怎么說我們就怎么配合。”
作比較 中山路有這么亂嗎?
同樣是人潮涌動,為什么中山路步行街沒有鼓浪嶼那么亂?是不是中山路上也是隨意占道擺攤?中山路要不要也限定人數?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鼓浪嶼上的“二元體制”,去年海峽導報曾經做過專門報道,并推動取消二元體制。市政協特邀研究員沈松寶再次強調,在當前治理過程中,思明區政府和鼓浪嶼管委會要如何配合,怎么抓,由誰牽頭,必須要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元體制”之下,政府職能部門沒有統一管理,執行力差,互相推諉。相比之下,在體制機制順暢的中山路步行街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鼓浪嶼的龍頭路和中山路同樣是文明街,龍頭路創建文明街道創到哪里去了呢?”沈松寶一針見血地批評,“廈門一直引以為豪、最有影響的"門前三包",為什么在鼓浪嶼上落實不了,這不是社區管理長期以來非常好的經驗嗎?”
時間軸 10年巨變,兩個極端
2003年,鼓浪嶼煩。
2013年,鼓浪嶼煩。
兩種煩的“境界”不同,但結果一樣,大家都不滿意。
廈門社會科學院青年學者詹朝霞說,10年前,鼓浪嶼上沒有地方玩,游客不滿意;上島人數少、消費少,政府在著急。
島上居民也不滿意,因為從2003年開始,為了打造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與居民生活最相關的學校、醫院被遷出去,居民的“安全感”也隨之被趕走,人也跟著走了。
10年過去,鼓浪嶼旅游人數達到了1136萬人次,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人太多,臟亂差,占道擺攤多,“野導”橫行,假冒偽劣不絕等,大家更不滿意了。
詹朝霞剖析,追根溯源,當初把鼓浪嶼的“身份”定位為“風景名勝區”,一系列措施造成大量的原住民搬離,讓2003年-2007年的鼓浪嶼變成了一個空心島、貧民島,島上剩下老弱病殘,而外來人員急速增長,普通大學生在島上租房過渡等。
“把原住民遷出去,鼓浪嶼就是一個軀殼。”她說。
看本質 關鍵是人的問題
幾天前,朱獎懷曾踏足鼓浪嶼。“看完后很傷心。”他說,鼓浪嶼的關鍵問題是人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大問題。
第一,上島的游客的確太多了。
第二,鼓浪嶼的人口結構出現問題。他說,鼓浪嶼的戶籍人口在急劇減少,非戶籍人口在急劇增加,造成原住民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很多人的生活配套沒有正常進行,如學校、醫院、活動場所。
鼓浪嶼上占道擺攤嚴重,不少是外來人口在“經營”。朱獎懷分析,由于鼓浪嶼的船票低廉,造成了大量外來人口涌入,一年無數次往返,帶來了臟亂差,一些人隨便翻進鼓浪嶼別墅,導致房子損毀非常嚴重。
對于人的問題,朱獎懷介紹,2年前他就曾提出要“階段性地解決"問題鼓浪嶼"”,建議限制上島人數,規范市場管理來限制“野導”生存空間,建議將鼓浪嶼全島納入景區范圍,并提高票價以增加鼓浪嶼的旅游收入等。
發深思 社區與旅游區一定矛盾?
鼓浪嶼到底是什么?
早在2007年,詹朝霞在成稿“鼓浪嶼戰略地位和發展策略”的碩士論文時就已經找到,鼓浪嶼是一個人文社區。
她對比鼓浪嶼和張家界、武夷山的不同,張家界是世界自然遺產,武夷山是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保護,后兩者為了保護山體可以把居住區外遷,但鼓浪嶼不同,它的魅力在于它是一個人文社區。
在詹朝霞看來,鼓浪嶼的人文社區和風景名勝區應該是皮與毛的關系,人文社區是皮,風景名勝區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她沉痛地發現,在2007年以后,鼓浪嶼的發展之路,依然是朝著純風景名勝區去發展,以至于“鼓浪嶼風華絕代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覆水難收”。
了解越多,越懂得鼓浪嶼的珍貴。“現在的鼓浪嶼,是在被踐踏,被矮化、低化、庸俗化,被消費。”如今,住在鼓浪嶼上的詹朝霞,對鼓浪嶼的亂象更有“切膚之痛”。
對于鼓浪嶼的未來,詹朝霞思考:人文社區與風景名勝區二者是一定矛盾的嗎?可否相輔相成,和諧共生?
畫美景 還一個“美麗鼓浪嶼”
“如果再這樣糟蹋下去,鼓浪嶼完了,散伙了,大家也都完了。”昨天,鼓浪嶼申遺顧問彭一萬憂心忡忡。
他說的“大家”,既包括那些生于斯長于斯的老鼓浪嶼人、熱愛鼓浪嶼的廈門人、管理部門,也包括鼓浪嶼上的商家。
“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說鼓浪嶼不行了,說是吵鬧的鼓浪嶼,骯臟的鼓浪嶼。”他直言。
他提出,中國正在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國人的夢想,廈門應當還一個“美麗鼓浪嶼”,這也是“大家”所愿。
他描繪鼓浪嶼給予游客的美景,應是如此:看著大海,吹著海風,品點海鮮,詩情畫意。這才是享受人生。
達成美景的必由之路,是要對鼓浪嶼的商業和文化布局進行統一規劃,全面考慮游客要在哪里吃飯,在哪里喝茶,劃定區域進行文化展示,讓游客聽到音樂,看到圖畫,看到精美的藝術,而不是“煙霧騰騰,一邊走一邊咬東西”。
寫箴言 護其貌、美其顏 揚其蘊、筑其魂
對于治理鼓浪嶼,沈松寶給出了12字箴言:護其貌、美其顏、揚其蘊、筑其魂。
他說,鼓浪嶼的治理,應該要發揮出特有的“鼓浪嶼智慧”,滲透到鼓浪嶼的改造、保護和發展中去,上升為廈門這座城市管理的“城市意志”。
“我們鼓浪嶼,不與人比高樓、比規模、比洋氣 (如現代化的玻璃幕墻),而是比特色、比精致、比文氣。”他說,這種理念一定要形成普遍共識,納入廈門市島內外一體化的建設之中。
沈松寶提到一個令人激動的詞匯:復興鼓浪嶼。現有的鼓浪嶼正在遭受建筑破壞、文化破壞,令人心碎,這是鼓浪嶼在改革開放以后面臨轉變時碰到的難題。
種種難題,要求鼓浪嶼必須發動群眾、發動社區,共同治理,調動島上居民、各個單位職工智慧,對大量外來人口進行引導。
“鼓浪嶼是活的,應保留鼓浪嶼居民的生活狀態和歷史印跡,保護它固有的價值,才能讓鼓浪嶼魅力四射,文化觸手可及,綻放對現代人的吸引力。”沈松寶描繪。
精彩言論
一個人有命運,一個國家有命運,彈丸之地也有命運。千百年海風吹拂,鼓浪嶼只是個寂寂無名圓沙洲,近代才不由自主,表現不俗。 詹朝霞
鼓浪嶼申遺是舉步維艱。假如把鼓浪嶼整治好,獲得世界遺產地,這才是對世界有貢獻。 朱獎懷
鼓浪嶼要趕快整治,源頭就是商機,有利益驅動,要下重拳,我參加過無數次的研討會,不要再開了,大家還眼睜睜地開會,不整治以后就沒會可開了。
何丙仲(鼓浪嶼申遺顧問)
職能部門要面對現實,發揮執行力,不能把責任推給客觀存在的問題。以前說無法可依,現在有法可依了又互相推諉。這是執行力的問題。 沈松寶
鼓浪嶼游客容量最好控制在1.5萬人到2.7萬人,才不會對環境造成比較大的破壞,才能感受到寧靜的氛圍。 廖寧(鼓浪嶼申遺設計組總設計師)
失去丹霞地貌、沒有納西古鎮,還是武夷山和麗江嗎?失去人文社區,鼓浪嶼還是鼓浪嶼嗎? 詹朝霞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
全程景點安排合理有序而輕松不累;專業接待老年團的導游及醫護讓游客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
¥ 2300 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