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豆腐
黟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后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誓言,置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使鹽分逐漸吸入,水分也漸曬干,即成臘八豆腐。
宏村毛豆腐
宏村毛豆腐因表面長有一層寸把長的白色絨毛(白色菌絲)而得名,這種毛是經(jīng)發(fā)酵霉制而成,故又稱霉豆腐。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fā)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zhuǎn)敗為勝后,下令隨軍廚師制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
豆腐用料和制作十分考究。它選用粒粒珠磯、色澄如玉的優(yōu)質(zhì)黃豆制成豆腐;制成的豆腐要求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墜地不溢;豆腐制好后,要趁鮮按長12厘米、寬6厘米、厚3厘米的標準切成小塊,置于陰涼干燥處讓其發(fā)酵。毛豆腐根據(jù)絨毛的長短、顏色可分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等四種。傳統(tǒng)的烹飪方法是將毛豆腐放入平底鍋煎至兩面發(fā)黃,再加入調(diào)味品燒燴,香氣溢出后涂上一層辣醬。常見的有紅燒毛豆腐、油炸毛豆腐、火焙毛豆腐、清蒸毛豆腐等。
當年陳毅率領新四軍在徽州一帶活動時,曾對油煎兩面黃的毛豆腐情有獨鐘。1990年5月,著名美學家王朝聞來黃山采風時,指名要吃毛豆腐,并在一頓飯后不久連吃七八塊,是王老對毛豆腐鐘情之至?還是毛豆腐味美之極?
“蟹殼黃”燒餅
“蟹殼黃”燒餅以上等霉干菜和鮮肥肉丁作餡,經(jīng)炭火從特制的烤爐中慢慢地烤炙而成,因外觀似煮熟的大螃蟹殼黃色彩,故名,是理想的茶點和早點。
烏飯
用烏飯樹嫩葉洗凈后搗爛放入鍋中,加以適量的水和少量的明礬,稍加熱,濾出汁液。將糯米洗凈浸泡于汁液中,約經(jīng)半天取出,煮成熟飯,烏亮噴香。有的在飯內(nèi)添加少許火腿片,氣味更加。
線路名稱 --> | 發(fā)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
... |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 ¥ 1620 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