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基本口味以咸香為主,辣酸為輔。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在山西,太原的面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制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炒莜面、拉面、貓耳朵、搓魚兒、莜面烤佬、紅面糊糊、肉絲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應有盡有,一定會讓您“面面”嘗到。
位于太原市府東街口的食品一條街,是品嘗風味小吃的好去處。位于米市街上的小吃林里,有冒著熱氣的各式滋補粥、整齊地擺放在柳藤籃中的肉夾饃、肉夾餅等點心,讓人眼饞。早晨,在位于橋頭街的清和園飯店你可以嘗到地道的“頭腦”。
榆次灌腸
榆次灌腸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寶”之一。榆次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制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
工藝:灌腸以蕎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道,味烈,素淡開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較簡單:用冷水將蕎面打成糊狀,入鍋煮熟,蘸醋、蒜而食,謂之“吃糊糊”。后來,經逐步改進,將糊狀的蕎面放入小碟內,上籠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腸,形如碗碟,大的直徑20厘米,小的直徑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狀,不粘不連,軟而堅韌,富有彈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熱炒,別有一番風味。
推薦:太原市府東街口的食品一條街的楊記灌腸。
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
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號的油糕最為有名。
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
來歷:孟封餅創制于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南里旺村有姓馮的一家財主,孟封村的趙晉山給他家做飯。當時臘月,馮家為歡度春節,要求頓頓都要調花樣。趙廚師盡管手藝高超,幾十天的變樣已技窮藝盡。一天,偶用面粉與油、糖炒成油性面與面粉加水和成面團。不料面團過稀,無法聯餅,只好用鏟子鏟塊,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鍋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繼續燒制,這就是孟封餅的開始。
后來趙晉山回到孟封,向鵝池村的王富長借200元錢,開設餅鋪,經營“孟封鍋塊”,后來改稱孟封餅。孟封位于清源縣東南,地處汾河東岸,是糧食集散之地,聚集許多店鋪,從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陽、陜西的客商絡繹不絕,孟封餅隨之而銷往各地。
三倒手硬面饃
“三倒手”硬面饃制作工藝復雜,系手工操作,經過3次倒手,使面粉充分發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饑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后,連聲稱贊味道好。到長安后,仍向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推薦:在運城市區南環西路個體工商戶謝斌祖傳“三倒手”。
油糊角
油糊角,創制于唐代。用面粉做成油糊角,里面分別包上雞蛋、豆腐、粉絲、粉皮、韭菜、芝麻、蘿卜等菜餡,然后用油煎炸即可。
來歷:據傳唐代時有位將軍遠征,其妻身懷有孕。將軍征戰得勝而歸,其妻用家鄉的特產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勞丈夫,將軍食后贊不絕口。即日其妻分娩,得一男一女,將軍大喜,命軍廚做油糊角犒勞三軍,以示慶賀。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別包上了紅豆餡和胡蘿卜餡,紅豆餡表示生男,胡蘿卜餡表示生女。此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將軍,就用做油糊角作為生兒育女的吉祥物。
油面
油面是太谷縣的傳統食品,狀似饅頭,經油炸制而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
文字號:清乾隆年間,太谷縣即有油饃、油食等油炸食品。到咸豐、同治時,西街“隆盛長”(原名“隆盛昌”)開始生產油面,專供大戶人家食用。后來“文”字號(文元堂、文令堂、文成堂)增加原料,改進工藝,使油面更富特色。“文”字號逐漸取代“隆盛長”,成了制作、經銷油面食品的大字號作坊。
珍珠粥
珍珠粥本是壽陽民間普通的小米綠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贊賞。
傳說:清道光年間某夏,兵部尚書祁雋藻回鄉省親,特地請道光皇帝起駕到家鄉壽陽的方山避暑。行至方山腳下,天色已晚。下榻之后,祁雋藻即命人用綠豆、小米熬成稀粥,奉獻圣上。
道光帝見這黃澄澄、香氣襲人的米粥,指著綠豆問:“這晶瑩鮮綠之物,真如珍珠一般,這叫什么粥啊?”祁雋藻見圣上如此歡心,順口答道:“圣上說的對,此乃壽陽有名的珍珠粥。”從此,珍珠粥美稱傳揚開來。
羊雜碎湯
是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一只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后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料即可食用。
該湯香氣撲鼻,湯色乳白,熱辣鮮美,是冬季常見小吃。
豆沙糕
豆沙糕創制于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制成。
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部隊駐扎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營起豆沙糕生意。
陽城肉罐肉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肴。它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
同時,陽城肉罐肉不僅制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
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于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
專列... |
天天發團 | ¥ 1900 起 |
雙臥... |
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六 | ¥ 1920 起 |
雙臥... |
¥ 1980 起 | |
... |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 ¥ 828 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