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避暑,獨領風騷
時間:2013-08-13
來源:
北京旅行社
作者:admin
瀏覽:
8月上旬,煙臺雖然也持續多日高溫,但相對于全國其他大部分地區而言,已屬避暑勝地。7月18日,中國旅游研究院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共同發布《2013年中國城市避暑旅游發展報告》,在綜合了氣候舒適度、景觀游賞度等4個指標的基礎上,公布了全國60個主要旅游城市的避暑旅游狀況,其中7月份的避暑指數,煙臺排名第三;8月份煙臺則躍升為第一,避暑儼然已成為煙臺城市的一塊新招牌。隨之而來的“避暑經濟”,也逐漸為外界所關注。
濱海旅游火爆
上午逛遍煙臺山、東炮臺公園,下午躲到第一海水浴場洗海澡,傍晚涼快時再到海邊店里吃燒烤。8月3日,來自北京的徐瑞和他的三個朋友把一天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隨著夏季氣溫不斷升高,煙臺的濱海旅游也逐漸進入火爆模式。市內多處旅游景點都迎來了游客高峰。8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第一海水浴場,見到海水里和沙灘上擠滿了人,幾乎沒有插足之地。“今天是工作日,本地人一般都是傍晚下班之后才集中過來,下午在海邊的大部分都是外地的游客。”海水浴場旁賣泳衣的孫大姐說。
在游客的帶動下,浴場周圍餐飲、住宿的生意也進入旺季。“七八月份孩子們都放假了,來煙旅游的大多是家庭,也有單位集體福利來煙旅游的。像我們的海鮮大排檔從下午5點開始營業,6點來就沒有座位了。”旅游大世界的于經理告訴記者。
海邊的酒店也出現了一房難求的情形。記者電話詢問了二馬路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客服人員回答稱,現在房間已經訂滿,什么時候有空房則不能確定。“很多顧客是來旅游的,他們有可能會臨時續房,繼續入住。”她說。
不僅煙臺市區如此,山東唯一的海島縣長島夏季旅游也極為火爆。8月2日至4日三天,長島交通部門統計數據顯示,進出島旅客達120617人次,運輸進出島車輛5667車次,發送航班534個,海上游旅客運輸6500多人次,3日當天進島游客高達25690人次,4日當天出島游客高達27977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游客涌入帶來多方考驗
隨著外地游客不斷到來,給煙臺的交通、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煙臺進出交通感受到的壓力最為明顯。市區某旅行社導游李一鳴告訴記者,到煙臺的外省避暑游客中,以北京和東北等地居多。煙臺機場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煙臺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84007人次,同比增長19.6%。目前,不僅是北京方向票源緊張,大連、西安、成都等多條航線,也需要提前一天以上購票。
鐵路暑運同樣不輕松,根據煙臺火車站預計的數據,今年暑運發送旅客可達80.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為做好暑期旅客運輸工作,煙臺火車站已加開煙臺到深圳、煙臺到成都、煙臺到北京的臨客。
除了交通壓力,外地游客大規模涌入也使得煙臺的游客權益保障能力受到考驗。日前,在煙臺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的蓬萊,當地旅游質監執法部門就向各旅行社發布旅游團隊接待風險防范緊急通知,結合旺季期間旅游投訴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對當前旅游市場接待風險進行預警。比如,通知要求各旅行社安排團隊就餐時,要做好預防季節性腹瀉,避免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安排游覽時,慎重安排燒香、拜佛、購買玉器等容易引發游客投訴的場所游覽;在安排漁家樂、旅游車輛、團隊餐時,要安排具有合法資質的場所等。以此減少和避免旅游投訴、旅游糾紛的發生,確保旅游市場秩序的健康發展。
推動煙臺旅游轉型
7月18日,中國旅游研究院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共同發布《2013年中國城市避暑旅游發展報告》。報告指出,避暑旅游不同于避寒旅游,其市場需求總量、需求人群范圍遠比避寒旅游大得多。
僅以學生與教師群體、老年人群體及“火爐城市”居民三個避暑主體市場的不完全統計與分析,避暑旅游市場潛在規模至少超過3億人,考慮避暑旅游消費周期長、頻次高的特點,2013年避暑旅游市場需求約在5000—6000億元。
煙臺市旅游局局長張叢認為,這對于煙臺旅游業來說不僅市場前景廣闊,并且也是一個轉型的契機。“避暑游不等同于簡單的觀光游,它本質上是一種休閑度假旅游模式。”張叢說。
在《煙臺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全面加速煙臺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六個轉變,“推動旅游產業從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便在其中。
目前,避暑板塊所帶動的夏季旅游在煙臺全年旅游市場明顯占主導地位。2012年的四個季度,煙臺接待的國內游客人數分別為749.4萬人次、1256.9萬人次、1581.2萬人次以及862.47萬人次,夏季的6、7、8三個月份客流量明顯高于其他。
據了解,為打好“避暑經濟”牌,全面建設休閑城市,煙臺已提出加強旅游交通體系、城市信息咨詢系統、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城市休閑景觀、城市文博院館公園街區建設,并將打造100個城市休閑場所,建設國際濱海生態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