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形成:
3個文化休閑區:
惠山古鎮、清名橋、西水墩
3個商貿活力區:
站前、南禪寺、無錫“左岸”
3個生活休閑區:
無錫“后海”、文化宮體育公園、無錫“東街”
■北起皋橋,環繞龜背城,南抵下甸橋
■打造3大區段,9大濱水特色功能區全面開放
■建成一條文化景觀長廊、生態旅游長廊和高端服務產業長廊
12日召開的古運河風光帶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晰了我市古運河風光帶規劃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昨從市規劃局獲悉,目前古運河風光帶的總體規劃方案已經完成,下階段將著手編制沿線景觀詳細設計和深化旅游策劃。據悉,未來三年,我市將全面建成18公里岸線環境景觀,把古運河打造成為一條文化景觀長廊、生態旅游長廊和高端服務產業長廊,塑造成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吳儂軟語依舊,“小橋流水人家”如何重來?“水是無錫的靈魂。無錫是運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作為城市母體,中心城區始終是彰顯城市魅力的核心地帶。”去年7月,市委提出打造十里古運河風光帶的要求,啟動編制《無錫市古運河風光帶規劃》。歷時大半年、數易其稿,古運河風光帶整體規劃新鮮出爐。規劃部門人士稱,古運河風光帶規劃堅持國際理念與本土特色相結合、整體謀劃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環境整治與功能提升相結合,突出品質內涵,以此彰顯千年運河繁華盛景的獨特魅力。
重拾沿河的故事與傳奇,無錫這座城市的典雅韻味將在一川煙水中流淌開來。根據規劃,古運河風光帶北起皋橋,到黃埠墩,環繞龜背城,穿越水弄堂,南抵下甸橋。這18公里岸線將分為三段:北端皋橋至黃埠墩的4公里和南端金城橋至下甸橋的4公里均為功能提升段,黃埠墩至金城橋的10公里為精華段,包括了環城古運河和江南水弄堂。其中,精華段包括十大板塊:蓉湖溯源區段將結合惠山古鎮、小三里橋地區及運河公園,打造多元文化的特色片區;北塘米市區段旨在打造“無錫后海”;熙春朝暉區段將延續記憶和文脈,打造“無錫東街”等。每一個片段都延續著無錫的文脈,展現吳地文明。
“加快推進古運河風光帶建設,將有力提升無錫的城市品級。”規劃部門人士稱,當前無錫正著力推進旅游度假勝地建設,精雕18公里古運河風光帶,將使古運河風光帶成為國內外著名的精品景區和城市休閑旅游的新品牌。據悉,古運河風光帶將重點打造9個特色功能區:惠山古鎮、清名橋、西水墩3個文化休閑區,站前、南禪寺、無錫“左岸”3個商貿活力區,無錫“后海”、文化宮體育公園、無錫“東街”3個生活休閑區。與此同時,全面貫通古運河全線水上游和惠山古鎮、清名橋街區兩個特色水上支線游,開通環城河水上巴士,建成南(清名橋歷史街區)、北(惠山古鎮)、中(火車站)三大旅游集散中心,并進一步完善特色休閑配套節點。
如果說太湖新城(小區網 論壇)展現的是城市現代之美,那么古運河風光帶則是城市千年吟唱的一曲“運河謠”。未來三年,我市將通過“三大工程”、“九項行動”唱響最江南的“運河謠”。據介紹,我市將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優化、舊城改造更新、城市生態景觀等工程,按照“路要通、水要清、橋要美、居要優、貌要古、夜要明、岸要親、業要活、游要興”的目標,深入推進交通完善、清水活水、橋梁美化、城中村拆遷和旅游推進等行動,水岸聯動打造古運河風光帶。
線路名稱 --> | 發團日期 | 參考價格 |
---|